8月13日股票配资开户公司,“珍存铭志——上海市民抗战实物收藏展”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幕,件件堪称“时间的珍宝”。澎湃新闻记者陈悦实习生林资翔编辑何羽茜(01:57)
8月13日,“珍存铭志——上海市民抗战实物收藏展”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幕。赞颂“八百孤军”坚守四行仓库的《歌八百壮士》唱片、1938年上海“孤岛”时期坚持发声的《译报》原版报纸、《义勇军进行曲》首版发行唱片等珍贵实物亮相。
88年前的今天,1937年8月13日,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,淞沪会战爆发。同年10月26日至31日,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领420余名官兵,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,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抗击日军。为迷惑日军,官兵们对外宣称有800人,故称“八百壮士”。
如今,四行仓库已成为抗战纪念馆,五湖四海的参观者来此回顾历史、瞻仰英烈。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上海民间抗战收藏力量“集体亮剑”,以120多件珍贵藏品,系统呈现散落民间的抗战记忆。展览位于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三楼临展厅,展期分为两个阶段,内容一致,第一期为即日起至8月30日,第二期为10月13日至11月10日。
观众参观展览。除标注外,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悦图
件件堪称“时间的珍宝”
“中国不会亡,中国不会亡,你看民族英雄谢团长……”《歌八百壮士》唱片收藏者杨涌在采访中不自觉哼唱起来,“这里面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呼喊。九一八事变后,国家进入危难关头,民众唱出这些歌的分量是很足的,当时的急迫心情和家国境况是非常让人感慨的。”
此次展览,杨涌特地拿出了珍藏多年的《歌八百壮士》唱片。他介绍,淞沪抗战爆发后,上海的唱片公司没有办法出版抗战歌曲,但香港、新加坡等地还在继续出版。1939年,香港歌林唱片公司录制出版了这张唱片,歌颂1937年10月底坚守四行仓库的官兵们英勇奋战的事迹。
《歌八百壮士》唱片
“抗战唱片在中国人民抗战斗争中影响重大。”杨涌表示,“毛泽东曾说,‘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’。这些唱片在当时鼓舞着民众和军队,激励大家抗战,鼓励大家捐钱捐物。趁这次展览的机会,通过唱片,让大家重新了解历史,重温当时的激情,了解当时抗战的不易。”
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张众介绍,此次展览中近50%的展品为首次公开亮相,件件堪称“时间的珍宝”。其中,1938年上海“孤岛”时期坚持发声的《译报》原版报纸、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早期单行本、百代公司1935年首次发行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黑胶唱片,以及抗战话剧《塞上风云》原版戏单等,均是存世量极少的稀世珍品。
两件“镇展之宝”尤其引人注目,除了《歌八百壮士》唱片真实留存了英雄们的战斗呐喊,还有一张《义勇军进行曲》首版发行唱片,音符间的激昂旋律穿越时光,仍能唤醒国人的热血记忆。
淞沪会战时期照片
日用品变为无声的“武器”
抗日战争不仅是军队的战斗,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坚守。浏览展品会发现,在抗战最激烈的时刻,上海的各界民众将抗战意识融入生活,日常用品悄然变为无声的“武器”。比如,火花被冠名“抗敌牌”;蜡纸包装纸罐印有“警钟”牌商标;藕粉盒、茶叶罐等包装上,“九·一八”“七·七”等字样醒目深刻。
“警钟”牌蜡纸
据《上海商业年鉴》记载,印有抗战印记的国货在1938年销量飙升40%。小东门“宝大祥”布庄店,使用“尚武救国”字样的包装的布料,成为市民争购对象。民众将购买国货视为特殊抗争,不仅沉重打击了日货市场,更极大地凝聚了民族认同与抗日力量,使日常消费升华为爱国行动。
退役军人郭乃兴在收藏民国纸币的过程中,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一些民国纸币上印着戳儿“不买日货”“抗日救国肃清汉奸”“献金救国储金救国”“勿忘大惨杀永抵日本货”。
民国纸币上盖戳“不买日货”“抗日救国肃清汉奸”。
“民国时期流通各种纸币。当时对于日本人的罪行,大家都非常清楚,但是不敢正面反抗。所以老百姓想出了一个办法,在流通的纸币上盖戳,印各种反对日本的话,日本人也找不到具体的人。”郭乃兴表示,这是当时老百姓隐蔽斗争的办法。
展览还陈列了许多特殊勋章,比如“一二八抗战荣誉勋章”“八一三抗战荣誉勋章”,斑驳勋章上还留有弹痕与锈迹,还有抗战胜利后发行的华侨祝贺胜利徽章、上海民众庆祝解放的胜利徽章等。这些勋章以极高的稀有度与完好品相,串联起从抗战爆发到最终胜利的完整历程,成为那段烽火岁月最硬核的“荣誉见证”。
此次展览陈列了许多纪念章。
民间抗战收藏的集中展示
“此次展览是全市收藏家抗战藏品的大集中、大展示。”张众介绍,本次展览汇集了14位资深民间收藏家珍藏的120多件珍贵实物,通过“热血守土”“文戈铸魂”“民生铸垒”“捷音震宇”四大主题板块,全景式再现上海军民同仇敌忾、共御外侮的壮阔历史。
8月13日,“珍存铭志——上海市民抗战实物收藏展”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幕,收藏代表获颁证书。上海静安图
“热血守土”展区,历史的硝烟仿佛扑面而来。战场遗留的武器装备、斑驳的荣誉勋章无声陈列,它们跨越时空,诉说着“一·二八”、“八一三”两次淞沪抗战中中国将士的浴血荣光。从吴淞炮台的怒吼到罗店焦土的鏖战,再到四行仓库“八百壮士”的孤军坚守,每一件展品都深深镌刻着中华儿女“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”的英雄气概。
“文戈铸魂”展区,聚焦上海文化界在战火硝烟中的不屈抗争。泛黄的《抵抗》三日刊、“孤岛”时期坚持发声的《译报》、百代公司发行的首版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唱片、引发万人空巷的抗战话剧《塞上风云》戏单等珍贵实物,生动展现了文化工作者以笔为枪、以舞台为阵地、以音符为号角的战斗身影。
“民生铸垒”展区,揭示了全民抗战的深厚伟力。印有抗日口号的商品包装、记录民众踊跃认购救国公债的凭证、见证市民拒用伪钞维护金融主权的实物……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展品,默默讲述着上海普通市民,如商人、主妇、工人、报童等如何以各自的方式支援前线的故事。数百万同胞在后方经济与民生领域构筑起坚实的抗敌防线,成为支撑持久抗战的基石。
“捷音震宇”板块,展现珍贵的胜利纪念勋章和书刊影画,将观众带回到1945年8月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——上海街头,民众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与震天的欢呼中,历史在此定格,昭示着正义的最终胜利和民族曙光的到来。
“捷音震宇”板块展现了珍贵的书刊影画。
展览特别打造了“抗战时期上海报刊编辑部”实景还原展区股票配资开户公司:老式打字机、泛黄的稿件、隐蔽传递的报刊小样……生动再现了从“孤岛”时期到抗战胜利,上海文化工作者在敌伪监控与战火洗礼中坚守阵地的全过程。
“抗战时期上海报刊编辑部”实景还原展区
“抗战时期上海报刊编辑部”实景还原展区,案头摆放着的一张“日本无条件投降”的新闻报刊。
天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